在经济形态日新月异的今天,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好不好,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,影响招商引资能力、创新创业活力、群众生活品质。今年以来,潼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紧紧围绕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活动,树立“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,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”的意识,创新工作举措,完善政策措施,竭力为企业打造服务一流、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,充分营造“活商、亲商、安商、便商”的浓厚氛围,真正把潼关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和投资兴业的乐土。
一是打造积极向上的宣传舆论环境。良好的舆论氛围,对内可以鼓舞士气、激励斗志,对外可以扩大影响、争取支持。今年年初,成立了潼关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,印发了《潼关县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实施方案》,明确了“10+5”专项行动,下设15个专项行动小组,组长均由分管县级领导担任,各项工作按照路线图、时间表有序推进。尤其是集中开展了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宣传活动,设立大型户外宣传牌30余块,在县电视台开设“营商环境·你我他”访谈专栏,利用电视台、“两微一端”播发公益广告及标语1530余次,在省市级主流媒体刊发营商环境工作稿34篇,网络媒体刊发稿件150余篇,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、人人都关心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,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
二是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营造“清”“亲”营商环境,都离不开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。今年以来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政府由“管理员”向“服务员”的职能转变,全力当好服务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以简政、减税、减费为重点,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,精简审批环节,优化审批流程,提高审批效能,努力做到“受理后办结时限最短、受理前服务指导最优”,争取同类审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快办结。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深化“多证合一、证照分离”改革成效,全面推行“马上就办”“一窗通办”改革,县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,累计办理事务30余万件,办结率达到99%以上。率先在全省实现二代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全县通办,自来水报装实现“一厅式”办公。不断深化商事改革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截至目前,新增市场主体1204个,企业开办平均用时1天,办理施工许可证平均用时47天。315个办税事项和127项便民事项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,企业登记注册、项目立项、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,企业办事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高效。
三是打造公平正义的良好法治环境。依法行政、公平正义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,是潼关加快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要求。今年以来,积极推行“互联网+政法”服务新模式,开展政法单位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和“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”活动,切实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。建成了“三网合一”平台,积极推进视频“雪亮”工程建设,加强社会管控。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严厉打击“强买强卖、强揽工程、强行阻工”、盗窃企业财物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,把涉企报警求助事项作为一类警情优先处置,对涉企大案要案实行挂牌督办,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,依法保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。县司法局成立“12348法律服务队”,主动上门服务,在全省率先建成遍布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,被司法部授予“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”称号。全面落实县级领导接访、信访联席会议等制度,初访化解率达到90.4%,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0%以上。
四是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。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,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人文内涵所在。坚持“正推”和“倒逼”相结合,激励和约束相结合,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入县委、县政府重点督查范围,实行月督查、季通报,并纳入镇(办)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,作为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重点,有效督促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推进营商环境提升的整体合力。同时,向社会公布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和邮箱,开展市场主体定向座谈,诚恳接受市场主体质询和社会监督,加强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和满意度测评。连续开展“规范执法、优质服务”创评活动,狠抓生态环境、项目工程及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,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。
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”。潼关还将继续在便企服务、精简流程、压缩时限等方面再优化、再提升,切实把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打造“潼关信誉、潼关品牌”的主动力,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,努力做到服务客商“零距离”、办事效率“零延误”、项目入驻“零障碍”、生产经营“零干扰”,着力打造陕西东大门最佳营商环境,为实现潼关转型发展、追赶超越保驾护航。